德国海军的余晖:“战至最后一弹”
2021-11-23 19:11:50
当日21时40分
右舵卡死的俾斯麦此刻只能在原地不停地绕着大圈,并等待这托维舰队合围的到来——而托维的舰队因长途奔袭,也已有舰艇因需要补油而离开了追击的行列,到现在为止托维的舰队中仅剩下四艘舰艇。
【约翰·托维上将的舰队:英王乔治五世,罗德尼,诺福克,多塞特郡】
吕特晏斯电告位于巴黎的西部海军指挥所:“本舰已无法行动,将战至最后一弹。”
——最后一次,吕特晏斯拿出了近似殉葬一般的觉悟,并表达了自己对元首的忠诚。舰员们的沮丧情绪开始上升,尤其是当指挥所的回信传回舰上时——仅仅只是为了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鼓舞士气,回信中没有任何慰问的言辞,只是不断复述这舰员们早已知晓的绝望现实。
夜幕降临,俾斯麦在绝望中只能不断地对附近唯一可以攻击的目标,谢菲尔德,进行主炮射击。但这种只是为了宣泄情绪一般的火力对于谢菲尔德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谢菲尔德只是灵巧不断躲避,并逐渐远离了俾斯麦的射程。尽管夜幕降临也令谢菲尔德失去了对俾斯麦监视的视野,但菲利普·维安(Phillip Vian)的驱逐队中五艘驱逐舰立即接手了对俾斯麦的夜间监视任务。
【菲利普·维安的驱逐队:哥萨克人,毛利人,锡克人,祖鲁人,以及波兰驱逐舰闪电(ORP Piorun)】
22时38分
五艘驱逐舰与俾斯麦在夜幕下接触——俾斯麦再一次仿佛找到了可以宣泄的目标,并进行主炮射击。充满攻击性的炮灰照亮夜空,三轮齐射过后,俾斯麦仅对波兰驱逐舰闪电形成了跨射,但闪电依旧无畏地前进逼近俾斯麦,直至12公里的距离才被迫调头。
整个夜晚,五艘驱逐舰就这样缠上了俾斯麦四面八方不断骚扰着:一次又一次释放照明弹将其照亮,并射出一轮又一轮鱼雷,无一命中。
1941年5月27日
清晨5时至6时,俾斯麦的舰员们最后将所有重要的文件资料都集中到了舰载阿拉多制196(Arado 196)水上飞机上,希望它可以将舰上的作战日志(War Diary)运回德军指挥部——这其中包括了“对胡德的作战日志”。但因为在丹麦海峡战役中,威尔士亲王的第三次命中摧毁了俾斯麦水上飞机的发射架周围,导致水上飞机无法起飞。
既然无法起飞,俾斯麦留着水上飞机也就没了用处:为避免多余的火灾隐患,舰员们将水上飞机舍弃推进了海里(被随后U-74找到)。
08时43分
托维舰队的英王乔治五世于破晓时分出现在了俾斯麦的视野中,罗德尼位于其右后方。
托维准备将舰队径直开进俾斯麦8海里(约14800米)范围内,然后同向并行与之交战。但就在英王乔治五世舰上的观测手在23000米外确认俾斯麦舰影的4分钟后,罗德尼的舰前2门三联装406mm主炮就率先开火了。英王乔治五世随即不得已,随后开火——对俾斯麦而言,最终一战随即打响。
08时50分
罗德尼(右)vs俾斯麦(远处烟柱)
俾斯麦舰前主炮开火还击,优先选择了火力优越的罗德尼,并在第二轮齐射中对其形成跨射。
可是随后,因为俾斯麦左方向舵卡死无法转向,导致她在海面上根本无法自如机动,这直接导致了主炮指挥官施耐德无法准确对敌舰进行测距——俾斯麦主炮的射击精度出现了严重失准。而随着双方距离拉近,不止是战列舰的副炮组开始加入战斗,诺福克与多塞特郡两舰也得到主炮射程,进入炮击战围攻俾斯麦。
09时02分
罗德尼对俾斯麦再度进行齐射,而这次给予了俾斯麦极其致命的正面伤害:舰上建筑被一枚406mm主炮弹命中,击毙过百名船员以及舰上军官——根据俾斯麦舰上幸存者的回忆介绍,很可能就是这次炮击摧毁了指挥舰桥,导致舰长林德曼与作战指挥吕特晏斯当场阵亡(重申,这是“很可能”,不是亲眼确信,或许与前后资料有矛盾,但作为幸存者讲述,而成为了第一手史料)。主炮火控也在此刻被摧毁,主炮指挥官施耐德也因此阵亡。
还有一枚406mm主炮弹严重破坏了俾斯麦舰前的两门主炮,致使其立刻瘫痪,但舰员们失去主炮火控,依旧在利用主炮进行手控射击。
09时27分
俾斯麦舰前两门主炮进行了最后一轮射击后,最终停火。
09时31分
俾斯麦舰尾的两门主炮在进行了三轮齐射后,舰尾的火控被摧毁。舰尾的火控管制,冯·穆伦海姆·雷希贝格海军上尉(Lieutenant Von Müllenheim-Rechberg)下令独立开火,但很快也停火了。
至此,俾斯麦的主炮全部被摧毁熄火:在于罗德尼的交战中,俾斯麦最接近直接命中对手的炮击是落在了罗德尼舰艏右舷20英尺处,该炮弹爆炸造成的近失伤害破坏了舰上的鱼雷管。
约10时
截止至此时,托维上将的两艘战列舰已经累计对俾斯麦倾泻了700多枚主炮弹药,多数落在了俾斯麦的近侧海域。而这时候的俾斯麦也已经真的称不上“可以机动”了,只能说是在海面上缓缓的漂浮着,大火从舰艏烧到舰尾,舰尾处更是因为大量进水而导致接近20°左倾。托维事后感慨:“这(些炮弹)足以击沉一艘战列舰了。”
罗德尼也已经来到了距俾斯麦只有2700米的近距离位置:在这个距离,罗德尼舰上主副武器都已经取得了所谓的近距离平射射程(Point-blank Range),也就是“根本不需要瞄准,怎么打都能命中”的距离。
但遗憾的是,罗德尼并没有得到停火命令,于是依旧在继续开火:至少托维上将在没有看到俾斯麦将引擎熄火,或者明确表示弃舰的情况下,都绝对不会停火。于是,罗德尼在这个距离继续开火,还使用右舷的鱼雷管发射了两枚鱼雷并命中——按照英国记者、历史学家吕多维克·肯尼迪(Ludovic Kennedy)的话说:“如果这是真的,这将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例战列舰使用鱼雷攻击命中了另一艘战列舰。”
10时后
俾斯麦舰上的大副汉斯·奥斯(Hans Oels)此时接过了部分临时指挥权:他下令所有甲板以下的船员全部弃舰,并同时告知轮机室的舰员打开通海阀,并做好自沉准备。而在此之前,俾斯麦的轮机长格哈德·朱纳克(Gerhard Junack)也已经试图下令在舰上设置一个9分钟引信的起爆装置,但因为舰上通信已经中断导致最终只能作罢。
此刻,轮机长得到了大副的自沉命令后,随即也派出一个信使表示他确认这一决定——这个信使再也没有回来,所以格哈德擅自启动了自爆装置,并立即命令所有轮机室舰员立即弃舰。当他们从不同路径准备登上甲板的时候,船底的爆炸声终于传来。另一边的奥斯则还正在全舰来回奔波,通知舰员们丢弃私人物品,当他回到甲板上的时候,一场巨大的爆炸带走了他与数百人的性命。
10时20分
托维上将率领的四舰已经对俾斯麦投射了超过2800发炮弹,并直接命中400余次,但仅仅依靠炮击依旧无法击沉俾斯麦。
——考虑到剩余燃油的问题,托维下令:由多塞特郡发射鱼雷处决俾斯麦,其余战舰调头回港。
多塞特郡首先在俾斯麦右舷发射了两枚鱼雷,一枚命中,随后移动到其左舷发射一枚鱼雷命中。也就在多塞特郡发射鱼雷的时候,俾斯麦的倾斜进水已经十分严重,整个甲板都已经没入水中,而最后一枚鱼雷击中的实际不是船体,而是此刻唯一还部分保持在水线以上的舰体上层建筑,并再一次引发爆炸。
10时35分
俾斯麦朝左侧倾覆,从舰尾开始缓缓下沉——此时已经弃舰的轮机长格哈德看着逐渐朝左倾覆,露出右侧水线以下部分的俾斯麦,确认了俾斯麦右舷水线以下部分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明显的伤害,舰尾火控管制冯·穆伦海姆·雷希贝格也确认了同样的场景,并认为俾斯麦所有重伤全部位于左舷。
多塞特郡救援俾斯麦舰员
10时40分
俾斯麦彻底沉没——部分幸存者称,在俾斯麦沉没时,他们注意到了舰长林德曼就站在舰尾,悲壮的最后一刻对海军军旗敬礼,没有离去……
约11时
此刻,有超过400名俾斯麦船员落水:多塞特郡与毛利靠近俾斯麦,并放下绳索对落水舰员开始施救。
11时40分
多塞特郡的观测手在水面上发现了疑似U艇的踪迹。
(注:感谢评论区Meitaki与十二曲玄化留言。经过考究组重新比照U-556与U-74舰历,确认两艘U艇交接任务时间为当日6:30,此后U-556返回洛里昂,U-74赶赴俾斯麦所在地。故此处修正:基本确认为U-74)。
多塞特郡舰长随即下令停止救援,通知毛利立即撤离。
至两舰离开现场,多塞特郡与毛利共救起85名俾斯麦舰员,毛利救起25名。随后U-74于夜间来到该水域,再救起3名舰员。另外,还有2名俾斯麦舰员被途径的一艘德国渔船救起。
1941年5月28日
次日,一名在英舰上的俾斯麦舰员因重伤不治身亡——至此,俾斯麦全舰2000多名舰员,最终只有114人幸存。
——作为“德国海军复兴的象征”,8个月的孤独旅程,俾斯麦终于迎来了绝望与疯狂后的安息。
本文引自 哔哩哔哩Wiki-碧蓝海事局:http://wiki.biligame.com/blhx,文字内容遵守【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CC BY-NC-SA 3.0)】协议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s://wiki.biligame.com/blhx/%E4%BF%BE%E6%96%AF%E9%BA%A6
本文引自 哔哩哔哩Wiki-碧蓝海事局:http://wiki.biligame.com/blhx,文字内容遵守【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CC BY-NC-SA 3.0)】协议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s://wiki.biligame.com/blhx/%E4%BF%BE%E6%96%AF%E9%BA%A6
国商201潘峰
上海市商业学校
易班心情: 真不戳
还能输入140字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